近期,漳平市审计局强化统筹、突出重点,扎实推进“同级审”项目,聚焦预算执行管理、财务管理、内部控制、资产管理、工程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,精准揭示普遍性问题,为规范财政财务运行、提升管理质效筑牢监督防线。
预算管理粗放,预算约束不强。部分部门(单位)存在超预算列支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情况;租金、物业费、水电费等收入收缴不及时,且未严格按合同约定收取租金,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刚性约束未有效落地。
资金管控松散,财务监督缺位。部分部门(单位)绩效奖金和原奖励性补贴清退不到位;坐支收入、收取的租金未及时缴存等问题频发;更存在违规将财政资金通过其他账户转入单位实体资金账户的情况,资金监管链条存在明显漏洞。
制度存在漏洞,决策流于形式。一些部门(单位)“三重一大”议事规则不规范,未明确集体决策金额标准;大额资金支出、内部划转存在先执行后决策或“绕过”集体决策的现象,制度刚性约束流于形式。
内控执行不严,风险防控乏力。费用支出、资金划转未经审核审批的情况时有发生;医用耗材“以领代支”且未定期盘点,全流程管理不规范,内控机制对风险的预警、防控作用未有效发挥。
资产管理脱节,资源低效闲置。部分标准化厂房闲置;部分资产被无偿占用;办公用具未登记固定资产账,未按规定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盘点,固定资产账账不符、账实不符,固定资产损坏未及时处置等现象普遍,资源配置与管理效能亟待提升。
项目管控薄弱,成本核算失管。工程建设领域问题集中显现:部分项目未按时签订合同、提交履约担保,存在先实施后签订施工合同的违规操作;建筑面积超过批复规模未重新审批;部分工程项目结算未按实际执行导致多付工程款,且已竣工项目结算滞后送审,项目全周期管理存在明显短板。
针对以上审计发现的问题,从体制、机制、制度方面剖析管理漏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,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,从三方面推动整改提升:
建章立制补短板。推动部门(单位)完善预算管理、资金内控、资产盘点等制度,明确流程标准与责任边界。
考核监督强约束。建议构建“制度执行+管理效能”双纬度考核体系,将审计问题整改纳入部门考核,强化结果运用。
长效机制防风险。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,对预算、资金、资产、项目等关键领域实施动态监测,从源头防范同类问题反复发生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(漳平市审计局供稿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