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强化对城中村治理项目全过程监督,翔安区审计局聚焦工程建设质量核心环节,采用“内业审查+现场核验+技术穿透”三举措精准监督护航民生工程落地见效。
一、内业与现场双向核查,筑牢质量根基
全程采用穿透式审查资料,系统梳理项目立项、设计变更、施工日志等内业资料千余份,通过“工时倒叙法”逆向溯源审查审批流程合规性、隐蔽验收资料的真实性等;随机选取近90处主要结构、重要做法、重大工程量进行破坏性抽查,采用取芯、破损检测技术、开凿查验等方式检验混凝土厚度、强度、钢筋配比、垫层实施等隐蔽工程,采取RTK测量、AGRGIS地理信息技术比对工程施工、竣工图纸,审查铺装面积及厚度真实性,曝光偷工减料、未按图施工等问题31项,核减工程造价570余万元。
二、技术与巡审多维联动,破解监管难点
一是数字赋能精准筛查,搭建工程造价分析模型,对关联施工共管账户资金流水与施工进度数据比对,精准筛查异常签证,推动过程结算规范管理;二是巡审结合定向跟踪,对部分重点村与区委巡办采用巡审结合方式实施监督,推动7个建设进度滞后及结算资料拖延项目提速整改;三是群众参与质量共治,走访裸房整治、房前屋后治理的相关群众150余户,收集管网埋深不足、铺装偷工减料等项目建设质量问题21项,确保民生工程保质保量为民生。
三、质量与效能同步提升,转化审计成果
审计过程与督促整改同步实施,确保审计成果及时转化利用。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“施工方自检、监理复验、代建把关、业主监督、审计抽检”的五级质量管控体系,明确各建设主要环节监管责任,推动城中村治理专项资金由环境治理、形象工程向优化布局、功能升级方向转变,提高建设效益。
本次审计以“质量、安全、效益”为靶心,推动城中村项目从“改得快”向“改得优”转型,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成为“民心工程”。(翔安区审计局 供稿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